行走在吉林,追寻陈云同志留下的历史足迹
行走在吉林,追寻陈云同志留下的历史足迹
行走在吉林,追寻陈云同志留下的历史足迹是陈云同志(tóngzhì)诞辰120周年纪念日
是(shì)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jiànshè)的
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de)卓越领导人
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de)
党的第一代(dìyídài)中央领导集体
和以邓小平同志(tóngzhì)为核心的
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chéngyuán)
巍巍白山、滔滔松水间(sōngshuǐjiān)
陈云同志留下(liúxià)的足迹与故事
陈云(chényún)同志 (1905年6月13日-1995年4月10日)
面对错综复杂的东北(dōngběi)局势
1945年8月(yuè)23日
为中央书记处(zhōngyāngshūjìchù)候补书记
陈云(chényún)、程子华、林枫、伍修权为委员的
1945年11月16日(rì)
在美国(měiguó)海空军的协助下
国民党先头部队攻占(gōngzhàn)山海关
随后(suíhòu)大举进犯东北解放区
东北局坚决执行中央(zhōngyāng)命令
进行了(le)英勇的四平保卫战
1974年(nián),为纪念在四战四平(sìpíng)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lièshì),四平市革命委员会决定在四平市铁东区北山修建四平市革命烈士陵园。这里原是革命烈士墓地,始建于1951年,安葬着四战四平中牺牲的725名有名烈士和近万名无名烈士。1989年,中共四平市委、四平市政府(zhèngfǔ)投资(tóuzī)修缮烈士陵园,陵园大门刻有陈云(chényún)同志题词:“四平烈士陵园”。
于5月19日夜撤出四平(sìpíng)
东北局由(yóu)长春迁至哈尔滨
次日,东北民主联军放弃长春(chángchūn)、吉林
主力部队(zhǔlìbùduì)撤至松花江以北
印迹·四保临江战役指挥部(zhǐhuībù)旧址
我军撤出四平、长春(chángchūn)后
在南满(nánmǎn)仍保住了以临江为中心的
牵制(qiānzhì)敌人力量、威胁敌人后方
1947年(nián),陈云(右)同萧劲光在中共南满分局、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所在地临江(línjiāng)
蒋介石在兵力准备充足后(hòu)
分三路向南满根据地发起全面(quánmiàn)进攻
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bùduì)不足4万人
兼南满军区(亦称(chēng)辽东军区)政委
陈云等到达南满军区所在地临江时(shí)
位于今天(jīntiān)临江林业局机关院内的一间平房
成为陈云(chényún)同志指挥战役的地方
办公室内瘸腿的(de)榆木桌子
墙上悬挂着的(de)辽东军事地图
仿佛将我们(wǒmen)拉回到七十余年前
陈云(chényún)常工作至东方既白
批阅文件的钢笔尖(gāngbǐjiān)磨出凹痕
经过调查研究和反复(fǎnfù)思索
确定了南满(nánmǎn)必须坚持、南满能够坚持
以及“以战求存(cún)”的方针
印迹·七道(qīdào)江会议旧址
南满军区师(shī)以上干部会议
参会人员(rényuán)各抒己见,仍议而未决
陈云冒着(zhe)风雪赶到七道江
先同与会者个别交换意见(jiāohuànyìjiàn)
陈云同志在深入调查(shēnrùdiàochá)的基础上
对(duì)局势的透彻分析、对兵力部署的周密考虑
使南满军区领导层心服口服(xīnfúkǒufú)
坚定了战胜敌人(dírén)的信心和决心
位于白山市区西南(xīnán)6公里处,七道镇七道江村的七道江会议旧址
全军指战员团结一心,同仇敌忾(tóngchóudíkài)
和北满部队“三下江南”战役(zhànyì)的配合
打垮了猖狂进攻南满(nánmǎn)的敌人
印迹·四保临江战役(zhànyì)纪念馆
在(zài)108天的激战之中
“南打北拉(běilā),北打南拉”的作战方针
加上东、西满有效(yǒuxiào)的军事行动
在这个举世瞩目的战场上(shàng)
烈士(lièshì)纪念塔,由陈云同志题写“人民烈士浩气长存”
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中(zhōng)
革命烈士纪念塔(jìniàntǎ)巍然矗立
19.47米(mǐ)塔身刺破苍穹
铭刻(míngkè)1947年的胜利曙光
“人民烈士浩气长存(hàoqìchángcún)”
在长白山(chángbáishān)的凛风中灼灼生辉
每一笔都似未(wèi)冷的鲜血
每一画(měiyīhuà)皆如不灭的誓言
印迹·陶赖昭松花江(sōnghuājiāng)桥
积极帮助农民(nóngmín)春耕生产
正确引导土改及战勤等(děng)一系列措施
以发展(fāzhǎn)生产充实财政、供应自给的目的
1947年8月,陈云(前排(qiánpái)右二)在通化同南满分局、辽东军区领导人(lǐngdǎorén)合影
陈云从临江(línjiāng)回到哈尔滨
集中精力(jízhōngjīnglì)解决东北解放区
面临的较为(jiàowéi)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
东北民主联军(dōngběimínzhǔliánjūn)组建的“铁道纵队”
完成陶赖昭松花江(sōnghuājiāng)大桥抢修工作
1948年10月24日(rì)
并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庆典(qìngdiǎn)
大桥(dàqiáo)修复通车后,第一列军列通过桥面
并这样评价这座桥(qiáo)的通车
为东北人民修通了一条(yītiáo)胜利之路”
一列列满载部队、弹药、粮食的(de)列车
驶向(shǐxiàng)解放战争的最前线
以及全国解放战争的(de)最终胜利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gòngxiàn)
印迹(yìnjì)·第一汽车制造厂
陈云及时立足新的历史(lìshǐ)起点
特别是城市财经工作的推进(tuījìn)
把东北重工业(zhònggōngyè)建设问题提上日程
努力(nǔlì)为东北工业的恢复与建设
使东北成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jiěfàngzhànzhēng)的
建设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汽车(qìchē)工业
陈云曾主持会议多次(duōcì)讨论
听取了重工业部关于建设(jiànshè)汽车厂的汇报
会议决定将(jiāng)厂址选在东北
在四平至长春(chángchūn)之间选择
开工建设时间定在1953年(nián)7月
留下(liúxià)两年半的时间作准备
1956年(nián)7月15日
组装(zǔzhuāng)出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
结束了中国没有汽车工业的历史(lìshǐ)
第一(dìyī)汽车制造厂建设完成
并(bìng)制造出第一辆汽车后
陈云同志于1957年10月(yuè)
到第一(dìyī)汽车制造厂视察
看到祖国第一个(dìyígè)汽车工厂
如同父亲看到长大成人的(de)孩子一样
1957年10月,陈云视察长春第一汽车(qìchē)制造厂发动机车间
习近平总书记曾发表(fābiǎo)重要讲话指出
陈云同志身上表现(biǎoxiàn)出来的
第一汽车制造厂内的机器轰鸣(hōngmíng)
这些陈云同志(tóngzhì)所留下的历史足迹
迟爱萍 《陈云在东北的革命贡献(gòngxiàn)》
何 进 《陈云(chényún)与吉林》

是陈云同志(tóngzhì)诞辰120周年纪念日
是(shì)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jiànshè)的
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de)卓越领导人
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de)
党的第一代(dìyídài)中央领导集体
和以邓小平同志(tóngzhì)为核心的
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chéngyuán)
巍巍白山、滔滔松水间(sōngshuǐjiān)
陈云同志留下(liúxià)的足迹与故事

陈云(chényún)同志 (1905年6月13日-1995年4月10日)
面对错综复杂的东北(dōngběi)局势
1945年8月(yuè)23日
为中央书记处(zhōngyāngshūjìchù)候补书记
陈云(chényún)、程子华、林枫、伍修权为委员的
1945年11月16日(rì)
在美国(měiguó)海空军的协助下
国民党先头部队攻占(gōngzhàn)山海关
随后(suíhòu)大举进犯东北解放区
东北局坚决执行中央(zhōngyāng)命令
进行了(le)英勇的四平保卫战

1974年(nián),为纪念在四战四平(sìpíng)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lièshì),四平市革命委员会决定在四平市铁东区北山修建四平市革命烈士陵园。这里原是革命烈士墓地,始建于1951年,安葬着四战四平中牺牲的725名有名烈士和近万名无名烈士。1989年,中共四平市委、四平市政府(zhèngfǔ)投资(tóuzī)修缮烈士陵园,陵园大门刻有陈云(chényún)同志题词:“四平烈士陵园”。
于5月19日夜撤出四平(sìpíng)
东北局由(yóu)长春迁至哈尔滨
次日,东北民主联军放弃长春(chángchūn)、吉林
主力部队(zhǔlìbùduì)撤至松花江以北
印迹·四保临江战役指挥部(zhǐhuībù)旧址
我军撤出四平、长春(chángchūn)后
在南满(nánmǎn)仍保住了以临江为中心的
牵制(qiānzhì)敌人力量、威胁敌人后方

1947年(nián),陈云(右)同萧劲光在中共南满分局、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所在地临江(línjiāng)
蒋介石在兵力准备充足后(hòu)
分三路向南满根据地发起全面(quánmiàn)进攻
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bùduì)不足4万人
兼南满军区(亦称(chēng)辽东军区)政委
陈云等到达南满军区所在地临江时(shí)

位于今天(jīntiān)临江林业局机关院内的一间平房
成为陈云(chényún)同志指挥战役的地方
办公室内瘸腿的(de)榆木桌子
墙上悬挂着的(de)辽东军事地图
仿佛将我们(wǒmen)拉回到七十余年前
陈云(chényún)常工作至东方既白
批阅文件的钢笔尖(gāngbǐjiān)磨出凹痕

经过调查研究和反复(fǎnfù)思索
确定了南满(nánmǎn)必须坚持、南满能够坚持
以及“以战求存(cún)”的方针
印迹·七道(qīdào)江会议旧址
南满军区师(shī)以上干部会议
参会人员(rényuán)各抒己见,仍议而未决
陈云冒着(zhe)风雪赶到七道江
先同与会者个别交换意见(jiāohuànyìjiàn)
陈云同志在深入调查(shēnrùdiàochá)的基础上
对(duì)局势的透彻分析、对兵力部署的周密考虑
使南满军区领导层心服口服(xīnfúkǒufú)
坚定了战胜敌人(dírén)的信心和决心


位于白山市区西南(xīnán)6公里处,七道镇七道江村的七道江会议旧址
全军指战员团结一心,同仇敌忾(tóngchóudíkài)
和北满部队“三下江南”战役(zhànyì)的配合
打垮了猖狂进攻南满(nánmǎn)的敌人
印迹·四保临江战役(zhànyì)纪念馆
在(zài)108天的激战之中
“南打北拉(běilā),北打南拉”的作战方针
加上东、西满有效(yǒuxiào)的军事行动
在这个举世瞩目的战场上(shàng)

烈士(lièshì)纪念塔,由陈云同志题写“人民烈士浩气长存”
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中(zhōng)
革命烈士纪念塔(jìniàntǎ)巍然矗立
19.47米(mǐ)塔身刺破苍穹
铭刻(míngkè)1947年的胜利曙光
“人民烈士浩气长存(hàoqìchángcún)”
在长白山(chángbáishān)的凛风中灼灼生辉
每一笔都似未(wèi)冷的鲜血
每一画(měiyīhuà)皆如不灭的誓言
印迹·陶赖昭松花江(sōnghuājiāng)桥
积极帮助农民(nóngmín)春耕生产
正确引导土改及战勤等(děng)一系列措施
以发展(fāzhǎn)生产充实财政、供应自给的目的

1947年8月,陈云(前排(qiánpái)右二)在通化同南满分局、辽东军区领导人(lǐngdǎorén)合影
陈云从临江(línjiāng)回到哈尔滨
集中精力(jízhōngjīnglì)解决东北解放区
面临的较为(jiàowéi)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
东北民主联军(dōngběimínzhǔliánjūn)组建的“铁道纵队”
完成陶赖昭松花江(sōnghuājiāng)大桥抢修工作
1948年10月24日(rì)
并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庆典(qìngdiǎn)

大桥(dàqiáo)修复通车后,第一列军列通过桥面
并这样评价这座桥(qiáo)的通车
为东北人民修通了一条(yītiáo)胜利之路”
一列列满载部队、弹药、粮食的(de)列车
驶向(shǐxiàng)解放战争的最前线
以及全国解放战争的(de)最终胜利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gòngxiàn)
印迹(yìnjì)·第一汽车制造厂
陈云及时立足新的历史(lìshǐ)起点
特别是城市财经工作的推进(tuījìn)
把东北重工业(zhònggōngyè)建设问题提上日程
努力(nǔlì)为东北工业的恢复与建设
使东北成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jiěfàngzhànzhēng)的
建设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汽车(qìchē)工业
陈云曾主持会议多次(duōcì)讨论
听取了重工业部关于建设(jiànshè)汽车厂的汇报
会议决定将(jiāng)厂址选在东北
在四平至长春(chángchūn)之间选择
开工建设时间定在1953年(nián)7月
留下(liúxià)两年半的时间作准备
1956年(nián)7月15日
组装(zǔzhuāng)出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
结束了中国没有汽车工业的历史(lìshǐ)
第一(dìyī)汽车制造厂建设完成
并(bìng)制造出第一辆汽车后
陈云同志于1957年10月(yuè)
到第一(dìyī)汽车制造厂视察
看到祖国第一个(dìyígè)汽车工厂
如同父亲看到长大成人的(de)孩子一样

1957年10月,陈云视察长春第一汽车(qìchē)制造厂发动机车间
习近平总书记曾发表(fābiǎo)重要讲话指出
陈云同志身上表现(biǎoxiàn)出来的
第一汽车制造厂内的机器轰鸣(hōngmíng)
这些陈云同志(tóngzhì)所留下的历史足迹
迟爱萍 《陈云在东北的革命贡献(gòngxiàn)》
何 进 《陈云(chényún)与吉林》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