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后进村”变“后劲村”!胜利村探索走出“城中村”转型治理新路径

体育正文 150 0

“后进村”变“后劲村”!胜利村探索走出“城中村”转型治理新路径

“后进村”变“后劲村”!胜利村探索走出“城中村”转型治理新路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华(zhūhuá) 在城市化浪潮中,“过渡型(村)社区(shèqū)”的治理是道难题。处于城乡接合部的望城区高塘岭街道胜利村用八年(bānián)时间,从昔日征地拆迁矛盾频发的“后进村”,蜕变为(wèi)20多个项目齐头并进、村民(cūnmín)安居乐业的市级文明村镇,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城中村转型发展之路。 项目入村(rùcūn):20多个项目总投资115亿元 “项目来了(le),环境好了,我也在家门口上班了,日子更有奔头!”在胜利村垃圾中转站,63岁的(de)村民(cūnmín)张学明一边熟练地操作设备,一边跟记者算起了“幸福账”。这份村集体(jítǐ)提供的公益性岗位,让他每个月有了两千多元的收入,实现了就近养老的心愿。 2024年望城区污水(wūshuǐ)处理厂四期项目启动时,距项目最近的张学明家受影响最大。面对群众诉求,街道、村干部(cūngànbù)多次上门耐心沟通,既严守(yánshǒu)政策底线,又(yòu)创新工作(gōngzuò)方法:优化项目设计方案降低施工影响,同步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双保障,得到村民的支持与理解。如今,这个日处理5万吨的民生工程已(yǐ)投运,有效解决了老城区污水外溢问题。 然而,8年(nián)前的胜利村,还曾因(yīn)项目拆迁补偿(bǔcháng)等问题(wèntí)引发群体性矛盾,村情复杂程度位列全区前列,是当地的“烫手山芋”。易迪祥是村里第一批外出打拼(dǎpīn)的能(néng)人,2017年12月,当他放弃年入百万元的企业家身份回村担任(dānrèn)党总支书记时,摆在面前的是积压近十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当时两安资金分配、村里道路建设、板块征拆等多个难题都亟待解决,村民三天两头来村委会扯皮,正常工作都无法开展。”易迪祥回忆道。 “讲制度讲规矩,越规矩越轻松,越严谨越自由。”易迪祥带着村干部埋头苦干,创新建立“阳光(yángguāng)议事厅”机制,财务月月张榜、决策(juécè)事事听证的做法,让(ràng)“问题村”变身“阳光村”,累计化解历史遗留问题(yíliúwèntí)43件。 行走在今天的胜利村(shènglìcūn),发展热潮扑面而来:湘江一级航道(hángdào)工程(gōngchéng)进入主体攻坚,黄金水道升级指日可待;望城区人民医院新院投入运营,15分钟医疗圈惠及数万群众;雷锋大道沿线塔吊林立,近年来总投资115亿多元的20多个项目(xiàngmù)全部顺利推进。  民生升级(shēngjí):48年老房换上“新装” 城市发展既要算(suàn)好“经济账”,更要算好“民心账”。多年(duōnián)的开发让胜利村成为隐藏(yǐncáng)在高楼大厦背后的村落,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人员流动大、基层治理难等现实问题。 为了让村民享受到发展的红利,胜利村“两委”从细处着手、向实处着力,把村民急难(jínàn)愁盼(pàn)的小事当成村里攻坚克难的大事。 兴隆四组48年房龄的联排房修缮(xiūshàn)工程备获居民认可。“村里帮我们修缮了房屋、消除了安全隐患,住起来放心了,现在(xiànzài)一楼门面也顺利出租了。”兴隆四组村民金伟刚为村委会送上了锦旗(jǐnqí)。 胜利村(cūn)兴隆四组居民点集体统筹建房共有15缝13户人家,因年久失修,部分房屋已出现开裂等现象(xiànxiàng)。村“两委”创新“集体统筹+住户共担”模式,协调15户居民完成整体加固,同步实施管线入地改造(gǎizào),如今(rújīn)老房已焕然一新。 兴隆六组村民盼望着(zhe)通自来水,但个人(gèrén)申报费用较高,一直没能实现。针对这一情况,村里请来专业机构为组里(zǔlǐ)做水质检测,确定水质不好后(hòu),广泛征集意见,动员更多村民报名安装自来水,同时协调相关部门,将安装费降低到(dào)1200余元一户,顺利让清流入户。还有,267盏太阳能路灯点亮村级主次干道(gàndào),550米“肠梗阻”打通……一件件民生小事如涓涓细流,浸润着村民心间。 治理创新(chuàngxīn):共建共治共享织就“平安网” 当(dāng)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农民变市民”不再是(shì)简单的身份转换,而是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 2024年7月,长沙遭遇特大暴雨,胜利村30余户(yúhù)房屋(fángwū)进水(jìnshuǐ)、500余亩农田被淹(bèiyān),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危急时刻,党员群众30分钟内组建起抢险突击队,村“两委”紧急协调13台大功率水泵展开24小时(xiǎoshí)不间断排涝作业,村民王春阳第一时间捐赠1.6万元防汛物资……“当时水位上涨很快(kuài),但党员干部来得更快。”村民李大爷回忆说,“他们不仅帮我们(wǒmen)转移物资,还送来了干净的水和食物。” 在爱心村民(cūnmín)的支持下,胜利村还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议设立了大学(dàxué)生专项奖学金,几年来已向63名大学新生发放57400元奖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村立足(lìzú)实际,构建了“支部大网格—党小组小网格—村民组长微网格”三级管理体系。通过“雷锋哨”平台推行“热线+网格、吹哨+报到”工作模式,结合属地企业(qǐyè)共建(gòngjiàn),有效整合辖区内的医疗、交通等各类资源。2024年以来,这一机制已累计解决群众反映(qúnzhòngfǎnyìng)的各类问题近100件,办结率在98%以上(yǐshàng)。
“后进村”变“后劲村”!胜利村探索走出“城中村”转型治理新路径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