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湖南省委座谈会上,隆回这位小学老师讲述了一个乡村教学点的温暖故事

体育正文 205 0

湖南省委座谈会上,隆回这位小学老师讲述了一个乡村教学点的温暖故事

湖南省委座谈会上,隆回这位小学老师讲述了一个乡村教学点的温暖故事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jìzhě)张璐 “我刚来草原小学工作时,学校教室很破旧,老师只有我1人,学生也只有13个。如今的(de)草原小学,有263名学生,29名老师,覆盖从幼儿园到八年级(bāniánjí)的教育阶段(jiēduàn)。” 6月6日上午,在省委围绕做好“三农”工作(gōngzuò)、推进乡村(xiāngcūn)全面振兴(zhènxīng)这一主题召开的“十五五”规划座谈会(zuòtánhuì)现场,邵阳市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草原小学校长谭美珍动情地讲述了乡村教育如何奔赴诗与远方的故事。 谭美珍所在的草原小学是隆回县虎(hǔ)形山瑶族乡中心学校草原村教学点(jiàoxuédiǎn)。教学点位于隆回县西北、雪峰山脉东麓、海拔1390米的高山瑶乡,距县城110公里,是乡村(xiāngcūn)教育的神经末梢。 (2024年9月1日,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中心学校(xuéxiào)草原村(cūn)教学点。) 谭美珍发蒙的学校就是草原小学(xiǎoxué),小时候,她最强烈的愿望是离开(líkāi)草原村、走出大山。 2017年暑假,当谭美珍得知草原小学仅剩13名孩子(háizi)、面临撤并时,心情十分(shífēn)沉重。 “没有了学校(xuéxiào)的乡村还有未来吗(ma)?”为了保住这个乡村教学点,谭美珍当即决定申请回到草原小学(xiǎoxué)支教,并于2018年把编制从隆回县城东方红小学调回了草原小学。 “后来,经过隆回县委、县政府及县教育局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学校有了新教学楼(jiàoxuélóu),湖南大学还选派了3名支教志愿者来帮扶我们。如今(rújīn),草原村(cūn)在外就读的学生89%实现回流,其他村和乡镇甚至周边县的一些(yīxiē)孩子也来草原小学就读。”谭美珍说。 (2024年6月28日(rì),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中心学校草原村教学点,来自湖南大学(húnándàxué)的志愿者徐逸风与学生们合影。) “这些年来,我们根植乡土,尊重儿童的成长(chéngzhǎng)和发展规律,充分利用自然、乡风民俗、本土文化、非遗传承(chéng),悄然上演了一个乡村教学点逆势生长和留守(liúshǒu)儿童快乐成长的传奇。孩子(háizi)们的身心也在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自然教育中健康成长、蓬勃向上。去年,《湖南日报》对教学点进行了深度报道。”座谈会(zuòtánhuì)上,谭美珍(tánměizhēn)和大家分享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创新实践。 (2024年9月1日,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中心学校(xuéxiào)草原村教学点,谭美珍带领学生在她们自己开垦的劳动基地里讲述辣椒的故事(gùshì)。以上图片均由湖南日报全(quán)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2024年9月10日,《湖南日报(húnánrìbào)》对教学点进行深度报道。) 关于如何办好乡村(xiāngcūn)教育?谭美珍也有自己的思考。她建议,进一步加强乡村薄弱学校和(hé)寄宿制学校建设;稳妥推进中小学(zhōngxiǎoxué)富余教师转岗发展,有序推进小班化教学,同时提高(tígāo)乡村教师待遇和福利水平,建设乡村教师安居工程,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建议完善以城带乡、城乡互动(hùdòng)的帮扶政策,支持探索县域(xiànyù)‘教育共同体’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乡村和薄弱地区乡村学校,缩小城乡差距。”谭美珍说(shuō)。
湖南省委座谈会上,隆回这位小学老师讲述了一个乡村教学点的温暖故事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